摘要:不是創業偶像級人物,也不走互聯網道路,一位低調的企業家。
他是華僑二代,更是富一代。從一間10平方米的小屋子到印尼首富,他經歷了石油危機、金融風暴,但始終屹立不倒。
他就是新加坡金鷹集團創始人,陳江和。
何許人也
不是創業偶像級人物,也不走互聯網道路,陳江和在大家心目中低調得多。
陳江和1949年出生在印尼,祖籍福建莆田,是新加坡金鷹集團創始人,也是著名華商。現任新加坡金鷹國際集團主席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的他也是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
2006年,陳江和以220億美元身家榮登印尼首富。2014年,在印尼富豪榜上,陳江和以230萬美元的資產在印度尼西亞富豪榜排名第10。
陳江和還被廈門市、莆田市授予“榮譽市民”稱號,2014年榮獲北京市華僑華人“京華獎”“特別榮譽獎”。
看上去,是個“達則兼濟天下”的愛國富裕華僑,但也許只有陳江和自己知道,走到這一步的他是個怎樣的拼命三郎。
第一桶金竟來自石油危機
陳江和的父親陳金榮是從家鄉莆田到印尼打工的華僑,在當地經營一家小店鋪,靠賣零配件和汽油為生。
就在陳江和17歲時,體弱多病的父親由于長期操勞過度終于倒下了。家中8個兄弟,作為長子的陳江和別無選擇,不得不從華僑中學退學,出來做工。
做什么呢?陳江和選擇了“子承父業”。他租了一間十三四平米的小店面,開了個機車鋪,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開始是做零件供應商,給石油公司供應機車的零件,漸漸業務拓展,經銷發電機、煉油廠設備,維修機電、機械,包括液化天然氣管,后來又做承包商,給一些石油公司做項目。
1967年,金鷹公司(Raja GarudaMas,RGM)正式成立,主要經營的業務轉向承包石油工程。3年不到,陳江和的金鷹公司便擁有了幾十萬美元資本。
1972年,盛產石油的中東國家面對世界石油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大幅提高原油價格,從而引發了第一次全球性石油危機。石油危機爆發,使得石油從2美元多猛然漲到12美元。油價的猛漲促使全球石油公司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業務不斷飆升。陳江和供給的這家石油公司也不例外。當時才20歲出頭的陳江和在那段日子里工作很辛勞,一個星期工作7天,天天工作14小時。但是由于有生意做,陳江和并沒有覺得辛勞。
石油危機,人人自危,但也正是這次危機,讓26歲的陳江和成為了億萬富翁。
“生意靠信任,而信任是點滴的行動建立起來的”,石油危機只是陳江和成功路上的一個助力。
為了打破其余大供應商的壟斷,陳江和帶著3個員工,一次又一次跑到80公里以外的石油公司,承諾為其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為了使自己的產品更具有價格競爭力,他甚至到產品的原產地——日本、歐洲去親自購買,減少中間環節以壓低產品價格。
印尼人都不理解的計劃——第一間三夾板廠
“干著干著就什么都干了”,陳江和什么都敢嘗試,所以他才能將一間機車鋪發展到如今的金鷹集圖。他也愈加意識到,企業要發展,就一定要走多元化路線。
萬一有一天,石油公司不再能給自己提供利潤和市場了怎么辦?雖然已在石油市場掘金無數,成為了年輕的首富,對未來的關注以及憂患意識促使他思考企業的發展方向。
在調查和思考中,陳江和發現,印尼出產的原木出口到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加工成夾板后再返銷到印尼,中間經過兩個環節,廠家依然能夠取得豐厚的利潤。如果用印尼出產的原木直接加工夾板,那不是更好嗎?
上世紀70年代中期,陳江和開始籌建自己的第一間工廠——三夾板廠。在當時的印尼,直接出口原木收益快,錢非常好賺,而建工廠、做產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麻煩是肯定的,回報率如何還未可知。在印尼做夾板生意?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想法。
但陳江和還是下定了決心。他找到了當時的印尼產業部長申請夾板生產準許證,但這位中將對他當時既可以提升利潤,有促進就業的想法并不認同。畢竟有太多人失敗了……
但陳江和信誓旦旦地表示:“建一個夾板廠一般需要兩年,我大概14個月就能建成。”果真,陳江和僅用了13個月就建好了一個投資千萬美金、用工2000人的廠子。
1975年8月7日,這是一場隆重的慶典,印尼總統率領7位部長來為陳江和的新廠剪彩。
陳江和的成功也促使印尼政府漸漸改變了印尼森林行業的政策。
打造漿紙王國
夾板廠建成、投產,而且產出效益遠遠超過預期……1979年,30歲的陳江和進入了棕櫚種植業,開始了多元化發展的下一步。
加拿大、北歐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造紙基地,那里的樹木生長周期長達50~60年,但造紙工藝先進,東南亞一定要從那里進口紙張。而在印尼這樣的熱帶國家,樹木的輪伐期較短,只有5~6年,這是獨有的優勢。1982年赴芬蘭考察的時候,陳江和想,假如學習芬蘭漿紙企業的技術,利用印尼有利的地理和天氣環境來建漿紙廠,應該大有前途。
回到印尼后,陳江和就著手開始打造自己的漿紙王國。西班牙、挪威、瑞典、芬蘭、印度、菲律賓、加拿大、巴西、美國……他跑了差未幾20多個國家,目的只有一個:他要去尋找一個產業化發展模式。
他到馬來西亞找來了頂尖的種植專家,精心種植。一年后,種植面積即達3萬畝,幾年后達到幾十萬畝。
為了加大投入,陳江和種棕櫚14年沒有拿分紅,賺的錢全投到擴大種植面積上了。
為了把棕櫚油項目做得更大,陳江和還用誠意打動了當時的印尼首富——華人林紹良,攜手合作開拓棕櫚油項目。后來印尼富商黃奕聰也加入合作。短短5、6年間,棕櫚油項目創造了印尼種植業的奇跡,賺到了10多億美金,而這個項目也讓陳江和更加堅定信念,“做成亞洲首屈一指的公司”。
他選中了一個叫做科林奇的小地方作為漿紙廠基地,科林奇當時在印尼是一個異常偏僻的地方,全都是荒山野地,常住人口不足5萬人,不通電,也不通自來水。
去這樣的地方建廠?!陳江和的想法再次遭到質疑,但敢為人之不敢為就是陳江和的優勢。
他在這塊退化的、非高保護價值的林地上開始大手筆地開發纖維種植園并配套建設制漿廠和造紙廠。短短十余年,陳江和就建立了世界最大的人工速生林基地和漿紙聯合生產基地以及一個規模達8萬人社區,并且據此成立了金鷹的核心集團——亞太資源集團。
紙張需要變成紙漿,種樹需要周期,且種樹后的保養和肥料供給本錢都很高……這是項需要長期大量人力、無力、財力投入的計劃,一旦終止就可能前功盡棄,但是陳江和相信,只有擁有了可再生的資源,企業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亞洲金融危機的生死存亡之際
1992年,陳江和第一個10億美元的投資在三年后取得2億美元的可觀回報,他對業務的前景充滿信心。他決定乘勝追擊,加碼投資,把紙漿的年產量從70萬噸增加到200萬噸,進行的霸型擴展計劃耗資高達20億美元。
1996年,亞太資源集團在紐約上市,籌集到7億美元新資金,集團另向銀行融資13億美元,第一期的擴展計劃即告啟動。可是萬萬沒想到,來勢洶洶的亞洲金融風暴隨即而來,印尼和泰國是重災區,外國銀行以國家信貸評級有問題為由,不再貸款給印尼。陳江和與他的科林奇工廠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
第一批生產設備及機械運交隨即出現資金周轉問題,新的機器不來,運到的機器又無法安裝,外國專家紛紛離職,集團連普通工人也無能力聘請,股價從6美元瀉跌至一毛錢……亞洲金融危機是陳江和從商以來面對的最大挑戰,假如無法克服,全家可能被迫去住廉價屋。迫不得已,陳江和出售了他在中國常熟的工廠,籌集約6.5億美元,再把公司儲蓄的約2億多美元,全部投入印尼的科林奇工廠建設,科林奇工廠終于在2001年建成。
“有債必還,堅持商場信用”是陳江和不變的原則,把中國的常熟工廠賣掉套現,這是個艱難且痛苦的決定,用遠水來救近火,設法把印尼的工廠先蓋好,工廠一動工生產,就會有收入,有收入就能慢慢還債。
亞洲金融危機也他汲取了一個經驗,就是天有不測風云,所以凡事須做最壞打算,以及自問能否承受得起風險,然后就是分散風險。
金鷹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個資產規模高達150億美元、員工約五萬人的跨國工業集團。生產經營覆蓋印尼、中國、巴西、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銷售網點遍及四大洲。其中,以資源為基礎的多種產業主要涵蓋四大核心領域:林漿紙工業(亞太資源集團和亞太森博集團)、棕櫚油加工(亞洲種植集團和頂峰集團)、特種溶解木漿和粘膠纖維(賽得利控股)和能源開發(太平洋油氣)。
“利民、利國、利業”
陳江和說:“以前做投資幾百萬、幾千萬的項目,一般都只考慮項目本身,而上億元的項目就需要考慮大局。企業做大了,其發展不但是自身的問題,還涉及到企業與其它行業以及與國家的關系。”
創業初始就意識到經濟與時局、政局關系的陳江和經過長期反復地思考、總結、提煉,終于得出了著名的“三個有利”原則——“我現在做什么事情,從事什么行業,都會考慮‘三個有利’,也就是首先對當地的人民有利,對所在的國家有利,然后才是對企業有利。
金鷹旗下亞太資源集團在印尼廖省與當地社區、民眾之間開展的良性互動,就是“三個有利”原則在商業經營上的完美體現。首先,他們利用生產廢料發電免費供應附近的數萬居民使用,還免費為居民提供清潔的水源。同時,為帶動當地百姓致富,陳江和要求企業專門在工廠所在的社區設立培訓中心,免費培訓附近農民,教他們先進的生產技術,扶持農民成立自己的公司,并為他們提供銀行擔保。另外,還制定和推行了包括綜合農耕體系、社區種植園方案、中小企業扶持方案、職業培訓和教育資助在內的多項幫扶計劃,并主動肩負起協助建設路橋、電力、用水、醫療和文化等社區基礎設施的責任。
陳江和雖身在印尼,但始終不忘祖國。因為做承包商,經常和印尼石油公司的領導去日本考察。他注意到日本能源結構在經歷了石油危機后,發生了巨大變化,核電站、燃氣電站開始取代燒燃煤和重油的電廠。陳江和第一次接觸到“清潔能源”這個概念。
滿懷赤子之心的陳江和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和國際網絡,牽線搭橋,為祖國引入優質、環保的清潔能源。從2000年至今,他幫助自己的祖籍故鄉福建莆田引入清潔環保的液化天然氣,并在福建廈門建成了先進的LNG發電廠、還與中石油合作在江蘇如東建成了先進的、規模宏大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為推動中國清潔能源的發展,加強國際合作、支持中國建立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
“5.12汶川地震”發生后,陳江和先生身先士卒,發動新加坡金鷹國際集團旗下企業和員工積極參與抗震救災,在全球緊急采購救災物資,累計捐款捐物1568萬元。
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陳江和的基金會還與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下屬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簽署捐贈協議,將捐贈1億元人民幣,在未來10年支持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雙邊人才培訓項目。
在陳江和看來,事業的成功不外有兩大因素:一是勤奮,二是運氣。成功與失敗很多時候是事在人為。時時以身作則,腳踏實地,更重要的是要克勤克儉,在創業路上應勤奮工作,先耕耘后收獲。至于運氣則包括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三者能巧妙配合在一起,是種運氣。
投資家網(m.51baobao.cn)實時提供專業的創業、投資資訊和深度分析。長按以下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
11月5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正式拉開帷幕,第七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人工智能賦...
9月底,證監會發布 “并購六條”,其中特別提到通過鎖定期“反向掛鉤”等安排,鼓勵私募投資基金積極參與...
備受矚目的“創客天下·杭向未來”2024杭州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類腦智能專項賽決賽于2024...
投資家網(m.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